小孤星
8.2分
【小孤星】 剧情介绍
4岁的波纳特(维克托埃尔•基维索尔 饰)从父亲口中得知自己的母亲发生车祸后不治身亡了,小波纳特难过得哭了起来,而且由于父亲工作的关系,她需要在阿姨家生活。波纳特不肯承认自己的母亲已经离开自己了,她深信上帝会把母亲重新带到她身边,她常常自己一个躲着大伙,继续期盼母亲出现。就算父亲、阿姨、表弟表妹如何劝慰她,她还是坚持着自己的信念。
上寄宿学校后,同学告诉波纳特上帝是可以帮助她的,而且小波纳特努力要成为上帝的女儿,因为她想要跟上帝说话,跟上帝说把母亲还给她。
小波纳特总是无法开心起来,她日夜想念自己的母亲。小小的她独自来到了母亲的墓前,没想到母亲竟然重新出现在她的面前,母亲温柔的教她要面对自己的生活。纵使她不舍得母亲离去,当父亲来接她的时候,她对父亲说,母亲要我学会快乐……
小孤星的短评:
完完全全被这小女孩的表演所折服.
实际上没看完。大约看了五分之三了。不敢再看下去。怕哭得停不了。其实还有对片中孩子们的对话有些质疑,是不是外国的小孩真的比我们国家的成熟?才四五岁的年纪就会谈论单身、信仰什么的?是不是导演强加的。以大人的思维来模仿小孩口吻说的。
一开始我在片子的比例到底是1.35:1还是1.66:1上纠结了很久。最后终于确认这部原来应该是1.66:1的片子在转成碟子的时候应该是被切割成了1.35:1,以至于被来就特写跟拍镜头多的被切的不太成样子。情节最小主义,这孩子演的啊。导演怎么调教的啊。我们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死亡之后就再也再也见不到。母亲的出现有点意外,总算是能有温情的结局。
死亡让小女孩在现实与信仰间逡巡,神迹会出现,却劝服你归信现实并对信仰保持尊敬(真狡诈啊!),算是儿童题材的小尝试。为了捕捉小演员的真实反应,画面被压缩得局促、呆滞,营造的所谓儿童主观视角把观众距千里之外,唯一优点是小演员们的惊艳演出。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儿童电影
《浓情巧克力》→薇朵儿·希维索→4岁的薇朵儿凭借《小孤星》(Ponette)获当年威尼斯影展最佳女主角,成为电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后→《悲怜上帝的小女儿》→联想到芦田爱菜的《再见我们的幼儿园》和《看上去很美》→史上最年轻的威尼斯电影节影帝,就是凭借1994年《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奖的17岁的夏雨。
这么小的娃,居然就能演电影了... 还当了最年轻的影后
“上帝就回来看他的朋友了,我何止是朋友。”“我爷爷就没回来过”,“那是因为没人等他”。 用4岁小朋友的视角揭示信仰,死亡,等待,快乐,坚定。。。。。不跟别的大片拼yy,温情的让人不敢直视。
朱的推介,女孩可愛得叫人心也融化,看她哭我便要哭了
四岁女主角夺得威尼斯最佳女主角,真强~~
这世界有那么多伤痛,困惑,自相矛盾,可依旧有那么多值得相信,值得爱,值得快乐。在同样的恐惧面前,也许大人需要孩子要远多过孩子需要大人。电影结束时,仿佛听见小波奈特在耳边说,不要怕。
演的真好 上帝爱她
que je te donne ma montre,ce que j'ai de plus beau,et que tu me donnes ton ours,qui fera attention pour moi et qui me protege...
高中的时候有个朋友,她的妈妈在她初一的时候得病逝世了。她和我说了很多关于她妈妈得病期间的事情,她妈妈出殡那天,她一滴眼泪都没有掉。我不知道她是已经痛的麻木了,还是过于坚强,但无论如何就如影片里的小女主说的那样:“她要我快乐。”
2007年9月2日 燕园421 若没有出色的儿童演员,影片可谓简陋。因为4岁的威尼斯影后,这部片子才具有了巨大意义。
有些小孩儿烦死人,有些小孩儿是天使。
吐口水.....来让你....永远不死.
那小孩是怎么演的啊???
J'apprécie l'effort de Doillon lors d'écrire le scénario pour que l'accident de sa mère et d'autres infos soient indirectement racontés aux spectateurs. Mais pas parfaitement fait. Trop d'infos non pertinentes qu'il aurait dû perdre pendant le montage. Belle musique.
四岁的小女孩竟演出了异常复杂的感情,了不起。
4岁小女孩儿比周董演戏好一百倍,看来演戏还是要靠天分。片子不错,但是让4岁小女孩儿演这种戏挺残忍。